比特币行情解析:区块链是假的技术革命吗?

区块链是假的技术革命吗?大部分人还没来得及反应,就被卷入到了区块链的浪潮里。身边的小伙伴,甚至连广场上的大妈大爷们都在谈论区块链。很多人都拿现在的区块链热潮跟1995年的互联网热潮相比,加密货币和区块链火的无以复加,并且已经被提到了一个「改变世界」的高度。当然了,不管它能不能改变世界,至少已经为一部分人创造了巨大的财富。

虽然区块链很火,大部分人对于区块链眼馋,但自己却基本上也是一脸茫然,不求甚解,互联网的风口没有抓住,生怕错过了区块链。但区块链是一场颠覆的革命,还是只是由于虚拟货币联想的快速致富的假风口呢?

为什么这么说?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三大分支,接着我们以这三大重要分支为基础,一一探讨为什么区块链并不算是一场革命。

加密货币:没有第三方中介,在网络上也可以转移有价值的东西。

区块链:跨越信任边界,网络实体能达成共识。

加密资产:虚拟货币可以被"金融化"为可交易资产。

首先,加密货币这个概念确实具备一定的革命性,但我们仍然没有看到这场革命最终能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。而区块链和加密资产,它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游戏的规则,并对进行了创新,但本质上来说,它们也只是加密货币的一种进化。

为了方便进一步讨论,我提出了「3T原则」以便大家理解,分别为:最小化信任(Trust-minimizing)、追踪(Tracking)和交易(Trading)。

加密货币与最小化信任(Trust-minimizing)

我们先从最熟悉的比特币开始。理解比特币最简单的方法并不是纠结于采矿和数字现金,相反应该把重点放在「信任」的「去中心化」上。

很多事都需要基于信任。没有信任,二十块的纸钞就只是一张褐色的纸,选举中的选票也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卡片,甚至每天开公交车把我们送到公司的大叔,也可能是一个有潜在危险的陌生人。

传统意义上来说,信任就意味着需要依靠合作伙伴或中介。虽然传统的中心化信任机制很强大,也给我们带来了现代工业文明。但是,这种信任机制也有一个缺点:就是它其实很脆弱。在某些情况下,我们所相信的人或公司可能会「变质」,变得不可靠。而比特币的出现表明,不需要信任任何人,我们就可以用本身具备价值的东西(比如货币)来验证交易。

虽然这听起来很美好,不过需要一个前提,就是如果比特币的信任机制能百分百实现(请注意,是如果),加密货币才有可能会改变社会。到那时,我们就可以拥有真正反映利益相关者意愿的透明公司;真正反映公民意愿的政府;再也不会有虚假的新闻;自动化也会改善我们的生活,或者其他能够改善现状的解决方案。这样看来,去中心化在很多方面都很有价值。

然而,去中心化也需要成本。对于比特币而言,这些成本包括网络、电力,以及不断壮大的矿工社区带来的成本。也许有人认为这些成本看起来没有什么,毕竟实现去中心化的价值要远远大于这些成本,更何况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成本很可能会有所下降。

这样的想法未免too naive,真实情况是,现在流通中的比特币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元。那么多的比特币,除了给狂热分子提供投资、给资本家带来多一条钻法律空子的途径之外,并没有看到它发挥应有的作用。而且,随着近2000种(或更多)新的加密货币涌入市场,真正落地的成本只会越来越高。

除了成本之外,加密币的另一个问题在于,那些致力于推动它在应用层面发展的人,需要在残酷的环境下竞争才能生存下来。而那些走过独木桥,最后能生存下来的人,往往都已忘了初心,变的与最初的想法去甚远。

就像在Facebook出现之前,谁都没想过有人能在社交网络上赚到钱,都觉得这叫网络无非是给年轻人打发无聊的东西,直到Facebook的出现。但Facebook只是极少数,不代表所有做社交的人都能做到这个高度。

现在,很多人都笃定「加密货币是一场真正的革命」,把宝都押在了上面。而且现在看来这一注压得甚是漂亮,只能赢不能输。这么想也许有道理,可是别忘了,注压的再稳,赌就是赌。

真正的革命不会天天发生,也不会看起来这么「人畜无害」。真正的革命到来时,往往会伴随着巨大的摧毁力。这种力量足以扒你一层皮。

区块链与「追踪」(Tracking)

区块链与加密货币根源相同,都出于2008年的比特币白皮书,但二者的目标却十分不同。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是不再依赖信任机制,而区块链却采用了比较折中的方式,以有限的信任为前提:但只相信自己或自己的组织。

总结一下就是,如果加密货币正在尽量降低信任,那么,区块链则是要增加信任。

这个想法的问题是什么呢?就在于没有人是一座孤岛,即使是孤岛上的原住民,也需要通过船只与其它孤岛进行互动和交易。

我们的社会充满了各种流程,尤其是在大机构之间,我们必须从一个机构到另一个机构去追踪所有的交易。全球的公司每年在「物流」上的花费在10万亿美元。这里的「物流」指的是:将物资放在由其他人控制的运输系统中的流通。

制造商、分销商和零售商在供应链中流通相同的物品时,必须保留自己的信用(且独立)记录。而所有这些信息流通的阻塞都会产生交易成本。根据当今主流经济学派的观点,清楚交易成本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驱动力。

而企业之间(或在在公司内部)的大部分交易成本都来自信任。如果每个交易方都有可信的交易信息,即使彼此之间相互不信任,这样也可能会降低成本,提高交易效率--这就是区块链思想的本质。

由于每个人的记录方式都一样,所以,在区块链上,信任自己的记录也就相当于信任其他人的记录。而那些重复的解决方案、重复的审计工作、重复的监管报告等,都可以统统纳入初始交易。

现在,世界上那些最着名的公司巨头们都在参与各种区块链试验和联盟,因为他们看到了区块链的巨大潜力。此外,去中心化只是区块链的设计目标之一,它在区块链上的重要性是比不上在加密货币上的重要性的。所以,我们可以把去中心化看做是一个受机制制约,只向特定人开放的系统。

和加密货币一样,区块链的某些方面仍然值得我们思考。区块链理论并没有假设市场或商业模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,而加密货币的倡导者认为区块链并不需要基于商业模式的改变,他们也不需要用区块链创造数字货币。

因此,区块链的应用也需要具备一些条件。就是当你的一些需求银行无法满足,同时政府也无法对交易进行干预,并且没有人能够影响比特币的供应的条件下,区块链才能发挥真正的用图。而传统的数据库解决方案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,这并不是因为理论上行不通,而是因为在实际情景中,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极低。

加密资产与交易(Trading)

加密资产将加密货币的通证转换为交易工具,并将更复杂的金融工具从他们的生产线程中转移出来。

加密资产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,动辄数万亿美元的交易在现代金融市场中是很常见的事情。

加密资产和加密货币的区别在于:在没有中心化的信任机制的情况下,加密资产并没有将加密货币看作是实现交易的一种方式,而是将其看做一种新的资产类别。

由于加密资产本身就是数字化的,它具有内在的灵活性和全球通用性。理论上来说,与现有的工具相比,加密资产可以更有效地参与交易。实际上,所有主要的华尔街投资者和机构投资都想加入这一行业,而那些被他们视为敌人的监管机构也正在逐步解决。

那么,当去中心化网络上的数字代币的价值能够确定的时候,为什么不直接用它来赚钱呢?加密资产依赖于加密货币,因为它需要一些有价值东西进行安全交易。但是,加密资产认为信任机制「几乎是多余的」。对于加密资产交易者来说,信任和不信任都不过是达到流通目的的手段而已。

因此,有公信力的公链也都支持通证化的资产,记忆其他主权货币。与主权货币不同的是,区块链可以有效地追踪盈利交易。

另一个角度是,加密资产将加密货币通证的交换功能与其效用函数分离。如果你想用比特币进行支付,以太坊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可以计算购买周期,Filecoin可以购买云文件存储空间,Augur Rep可以用来验证预测市场的结果。最后,你可以根据应用程序中获得的内容为这些通证添加数值。理论上来说,是一个零和博弈的过程,应用中的需求增多,意味着可用的供应量减少,从而引起价格的提升。

实际上,通证的价值具有很强的投机性。投机并不一定是件坏事,它也可以左右金融市场的风险偏好。有时候,这种投机还能够推动市场的发展。但对于加密资产来说,关键问题在于,它是否能够对投机者的本能造成影响。

如果加密资产市场发展起来,有很多东西火币网法币的汇率都可以进行「通证化」。例如一般的商品、房地产、知识产权以及其他类型的财产。现在,行业已经构建出了「通证化」的一些必要的基础架构。

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

加密货币、区块链和加密资产三者本身其实并不相互排斥。它们之中任何一个技术的成功或失败,都不一定能对其他两个造成影响。

加密货币具有很强的破坏性,因为它将中心分散了,这也是其成功的最大障碍。而区块链和加密资产的共性是都牺牲了一部分去中心化性能,但是二者的目标和用途却各不相同。

从这可以看出,区块链实际上不具备革命性。

不过从另一角度来看,每一波大趋势都会产生一些新机遇,如何抓住机遇取决于每个人对区块链的思考。例如,ICO融合了加密货币和加密资产,应该将它视为一种新的众筹形式,还是将其视为「去中心化经济」的一种方式?这类问题在区块链中还有很多,没有人能给出完美的答案。

无论区块链技术是成功还是失败,都需要我们仔细评估。

虽然ICO中存在很多欺诈和幕后操作的行为,但这并不表示区块链本身就没有前途;同样的,就算很多人把宝都押在区块链上,也不代表区块链的前景一片光明。

毕竟,有时候我们把一件事捧得越高,就越难看出它的本质。



返回列表页>>> 比特币